国庆、中秋佳节,咸宁被染上了“余永红”的暖
发布时间:2025-10-11 12:17
京中网讯(湖北日报)(通讯员 王田 吉天一)十月的咸宁城,弥漫着桂花的香味。 10月4日晚,唐艺演唱会的声音震颤在城市的夜空,人群中的“红色志愿者”舞蹈讲述着这个节日最温暖的故事。
据统计,假期期间,咸宁市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,涉及志愿者1500人次,为游客提供服务12万余人次。
精心组织,志愿服务全面覆盖。
9月29日下午,志愿服务发展专题座谈会在咸宁市委社会工作部会议室召开。
“唐艺演唱会预计吸引3万多名观众,我们要确保各个环节都建立起来。”市委社会工作主任、市委书记杨志奇说。市委“两新”工委指点点分布图。咸宁北站、咸宁南站等5个主要交通枢纽,以及月亮湾、人民广场等重点区域,在地图上都用醒目的红色标记标注出来。
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会议。 9月23日,市政府召开第一次业务协调会,9月26日完成与各部门的业务协调,9月28日再次起草方案,召开了3次会议,确保志愿服务每一个细节落到实处。
市团委代表表示:“我们希望所有到访咸宁的游客都能看到志愿者的微笑线。”最终,120名交通志愿者、文旅志愿者、大学生志愿者精准安置在各个地点,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志愿者服务网络。历史。
94名师生志愿者正在市图书馆、市交通局会议室接受最后的岗前培训。 “游客要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,不仅需要熟悉服务流程,还需要了解咸宁的历史文化。”教官讲完,同学们就开始了模拟练习。
坚守前线,温暖无限
下午 5 点10月4日,志愿者赵兴宇在咸宁北站出口待了一整天。
“去人民广场怎么走?”是否有巴士前往活动场地的班车服务?赵兴宇脸上始终挂着微笑,耐心解答不断出现的问题。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,但他懒得去擦。
“最忙的时候,我在10分钟内给20多名游客指路。”趁着休息的时间,他喝了一口水。 “我很累,但是看到游客们轻松的眉头,我的疲惫都值得了。”
晚上 7:00音乐厅灯火通明。在繁忙的前门,志愿者梅廷看到一位脸色苍白的老人,立即上前搀扶。
“阿姨,你不觉得不舒服吗?这里有休息区。”梅婷一边扶老人到阴凉处休息,一边呼救。五分钟后,老人的症状消退,紧紧握住梅婷的手。 “谢谢你,小家伙,你比你家人想得周到多了!”
当时,在通城县瑶山古雅景区,志愿者李明的声音已经沙哑。他从早上9点就在景区门口担任导游,马不停蹄地工作。已经快10个小时了。
“姚明的表现呢?” “我怎么去洗手间?”您每天必须回答相同的问题数百次。 “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知道,但这是值得的,因为游客会真正喜欢我t。”
青春的力量,闪耀着奉献的光芒。
在这个圣诞季,咸宁市志愿服务队的年轻面孔格外引人注目。
温泉客运站,大学生志愿者张文浩刚帮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搬完行李,额头就冒出了汗珠。 “每次听到游客说‘谢谢’,我的心就暖暖的。我明白了志愿服务不仅仅是给予,更是‘我要赢’。”
晚上10点,最后一批游客逐渐散去人民广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。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王志跃仍在组织展览。 “虽然我没能看完所有的音乐会,但我觉得这个假期特别有意义,因为我可以为保存咸宁文化做出贡献。”
在东城古窑景区,一群回国的大学生卷土重来。不自觉地探索景区,我成了一名“理发师”。他们手里拿着清洁工具,小心翼翼地捡拾垃圾,保护家乡的绿水青山。 “作为东城市的大学生,我们可以用所学报效家乡,回馈养育我们的土地。不管有多辛苦,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”之前大学志愿者代表大家发言。
志愿者热潮最终停止,但温馨的故事仍在继续。
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志愿服务不仅保障文旅度假活动,还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活动机制。从志愿者招募、培训到激励保障、部门协调、应急响应,标准化流程正在形成。
“我们会把这次积累的经验运用到以后的志愿者活动中让‘志愿者红’真正成为咸宁的城市基金。”该负责人表示。